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京大学药品上市后研究论坛——大数据与药品上市后研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

发布日期: 2015-06-03

   

5月29日-30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了“北京大学药品上市后研究论坛——大数据与药品上市后研究”。本次论坛由151amjs澳金沙门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医-信”种子基金课题支持,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承办。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化药监测与评价处副处长董铎,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沈如群处长、韩鸿宾副处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谢冰副院长等领导莅临会议。同时参会的还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学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厦门卫生信息中心、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及企业界与药品大数据研究相关专家学者,医学部教师及学生百余人参加。

开幕式由151amjs澳金沙门领导郝卫东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为大会开幕式致辞。柯杨副校长指出,近几年,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新材料的发明和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新药的产生,药品评价这个学科领域在这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药品的评价反映了对生命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疾病复杂性的认识。任何新的技术,包括药品都不会在每个人身上产生完全同等的效果,也同样不会有相同不良反应,因此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品质量需要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和设计进行研究,也就需要使用很大的样本量,即使在药品上市之后也要进行持续的评价和研究。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依赖于学科发展,科学的设计以及先进的技术,这就需要大家联合起来,不断的创新和相互学习。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医疗领域的不断渗透,传统医疗的数据采集,监测和诊断,治疗方式和方法都在不断渗透,传统医疗的数据采集,监测和诊断,治疗方式和方法都在不断更新,不仅对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同时也给药品上市后研究带来重大变革和机遇。将大数据时代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充分挖掘来源多样的海量信息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价值,是药品风险管理的一个巨大机遇。药品上市后研究工作将对我们今后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医疗大数据提供良好的参考。

北京大学的詹思延教授、香港大学的丁教授、北京大学黄安鹏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的贺佳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拉监测中心的安娜博士和达蒙博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的董铎处长、美国哈佛大学的杜胜伟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赵乐平教授、北京市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学中心俞国培教授、厦门市卫生信息中心的孙中海主任和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邓剑雄主任分别作了“真实世界数据与药品上市后研究:机遇与挑战”、“如何转换和加载观测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利用真实世界观察性数据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信号”、“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迷你哨点监测研究计划概述:发展与未来”、“上市后研究中的大数据(全球前瞻性视野)”、“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控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医疗健康大数据与应用”、“厦门区域数据化平台介绍”、“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系统介绍”的学术报告。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周晓枫博士、博睿同信医药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高双庆经理以及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的萧燕博士也分别就“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的通用数据模型-案例研究”、“利用医疗保险大数据分析在药品上市后研究中的作用”、“真实世界数据在药品上市后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的主题进行了报告。与会者对推动大数据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探索应用研究,探讨在药品大数据上市后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研究水平等内容极为感兴趣并积极参与讨论。



                                    151amjs澳金沙门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

 2015年6月3日